大诗人李白被唐明皇“放归山林”,高淳一带的山水使诗人感叹不已。
李白,是我国独步千古的伟大诗人。他42岁被唐明皇召进宫内,起草诏书,并为杨贵妃填写歌词;曾当着皇帝的面,叫权势显赫的宦官高力士为他脱靴。后来,因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就辞官离开长安。诗人游遍大半个中国。公元753年秋后至756年冬,他寓居当涂3年,经常泛舟于当今高淳、溧阳、宣州一带。这里的山水,使诗人流连忘返,感叹不已。《游高淳丹阳湖诗》,就是他在这个时期所写的。
那时,古溧阳已分为溧阳、溧水两县。高淳与溧水为一县,县城曾一度设在开化城,即大约在现今顾陇乡南城村附近。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高淳一带,人口大量增加。东部丘陵地区,不光种植麦子大豆,还开始种植原产于长城以北的荞麦;原限于黄河流域的栽桑养蚕业,也开始在这里发展起来。西部一带,则为“稻米流脂,藕荷飘香”之地,并盛产鱼虾水禽。农田耕作普遍由直辕犁改为曲辕犁。农家妇女,上身着衫,下身穿裙,以红色最流行。当时,丹阳湖迂回三百里。原西莲乡和丹湖乡及沧溪、狮树的大部,水盈季节均属丹阳湖的范围。由于这一带到处有荷藕,因而当地人又称丹阳湖为西莲湖。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大约作于755年初秋,即北方开始发生“安史之乱”的那年。李白供奉翰林三年,深知朝廷上层的腐败。他在早几年前的《雪谗诗赠友人》中,曾将杨贵妃比作妲己,料定天下将出现商纣时的混乱。而诗人性格中玩世不恭的一面,则使其抛开他所认为的世俗之事,转而寄情于山水。盛夏已过,天高云淡,诗人泛舟,由西往东,来到丹阳湖上。天空特别高远,湖水蓝得醉人,碧波轻拍扁舟,仿佛可感受到万物都在运动。极远处似纱如幕,朦朦胧胧,那里有神仙吗?忽然,天际间出现点点白帆。原来,这是归来的商船。诗人咏出这迷人壮阔的湖景:
湖与元气运,
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
云间片帆起。
……
扁舟载着诗人继续往东,可能到了现今丹湖乡一带。碧绿的荷叶肩并肩铺满湖面,洁白的芦苇花又给荷湖添上温柔恬雅的景致。近处传来轻微的声响,原来爬在荷叶上的乌龟不小心掉进水里。一群飞鸟掠过,钻进芦花丛中,发出吱吱喳喳的嘻闹声。空气甜丝丝的,四周又恢复宁静。蓦地,远处响起阵阵清亮甜美的渔歌和玉珠落盘似的笑声,一群身着红裙的采莲少女,天仙般地荡舟于茫茫荷色之中。身临此境,使李白的诗再起--
龟游莲叶上,
鸟宿芦花里。
少女棹轻舟,
歌声逐流水。
大诗人李白,一生中咏过奔腾的长江、咆哮的黄河,诗意排空而来,具有千钧之力。而《游高淳丹阳湖诗》,则显得既豪气逼人,又柔情别致。上下两阕一张一弛、一刚一柔,给人一种跌宕脱洒的韵味。在千古以来咏湖诗中,可称上乘佳作。高淳一带清秀的山水,滋润了这位大诗人的笔墨。
就在《游高淳丹阳湖诗》写后不久,有位浣纱女的事迹,深深震撼了这位诗仙的心灵。李白一反以往的玩世不恭,以万丈雄心,投入平定安史之乱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