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区经济实力雄厚。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8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14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三次产业结构
滨湖区经济实力雄厚。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8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14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三次产业结构为1.1:55.8:43.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财政收入5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52亿元,比上年增长35.7%,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7%。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经济综合实力有了新的增强。
服务业保持高位运行。深入实施“三二一”发展战略,服务业经济总量、产业层次、支撑作用得到明显提升,2007年,实现纳税营销67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1%,建成一批新兴产业园区和商贸特色街区,一批重大项目推进良好,软件、动漫、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有效开展。大力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灵山三期、水上摩天轮等项目推进顺利,成功举办了山水文化节、生态旅游节、灵山胜会等系列节庆活动,2007年,旅游总收入实现62.24亿元,滨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工业实现优化提升。坚持都市型工业发展导向,突出抓好“稳心留根”,注重节能减排,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布局结构的调整,工业经济调整转型、创新提升的步伐不断加快。2007年,完成纳税销售690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百强企业产出占工业总量的42%,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产业产出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2%,万元GDP综合能耗以年均5%的速度逐年递减,争创中国名牌2只、国家免检产品5只,被评为省“质量兴市”先进区。
农业展现都市特色。依托资源优势,注重农商结合、农旅结合,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向“三沿”集中,滨湖都市农业的影响力逐年扩大。2007年,实现农业总收入5亿元,全区农业粮经比优化为2:8。
财政税收稳步增长。围绕做大盘子、优化结构、确保平衡,着力稳税源、抓征管、控支出。财政总量不断扩大,积极应对企业拆迁等造成的税源流失,2007年,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54.72亿元和28.52亿元;可用财力持续增长,镇(街道)均收入和村(社区)均收入分别达到8600万元和313万元,有13个村(社区)收入超过500万元。
滨湖区濒临烟波浩渺的太湖,紧靠“江南第一山”惠山,拥有风景秀丽、长80多公里的太湖湖岸线。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十大旅游城市之一的无锡的旅游景点大部分集中在滨湖区,区内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5个,2A级景区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有高88米的青铜大佛——灵山大佛所在地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被誉为东方神仙岛的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有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太湖佳绝处” ——鼋头渚风景区;有暗香浮动、香雪如海的梅园;有一代佳人西施泛舟的水如锦、桥如虹的五里湖、蠡湖风光等。中央电视台凭借滨湖区的秀丽山水,在这里兴建了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影视基地。近几年来,新开辟了太湖花卉园、九龙湾乡村家园、龙寺农业生态园、唯琼农庄、雪浪山农业生态园、红沙湾农业生态观光园等一批旅游新景区和新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