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旅游攻略>源城福音堂史略

源城福音堂史略

更新日期:2008-11-03
源城福音堂史略 河源市基督教源城福音堂,设市前称河源福音堂,原属中华基督教崇真会老隆总会河源区会。其发展过程按历史时间可概分为四个阶段。 一、源城福音堂的历史渊源   1847年,瑞士巴色差会派瑞典籍韩山明和德籍黎力基两西差牧师抵

  河源市基督教源城福音堂,设市前称河源福音堂,原属中华基督教崇真会老隆总会河源区会。其发展过程按历史时间可概分为四个阶段。

一、源城福音堂的历史渊源

  1847年,瑞士巴色差会派瑞典籍韩山明和德籍黎力基两西差牧师抵香港,1851年,韩在港成立客语教会,1858年,五华籍张复兴将福音“种子”带回原籍樟村,继而成立岭东第一间基督教福音堂。1961年,福音迅速在梅、东两江传开,由樟村至元坑及粘坑嵩头各乡;由五华至龙川及兴宁、紫金、梅县、蕉岭、连平、河源、博罗各县区。而传入河源路线则有两条:一是从樟村至黄村、蓝口、河源;一是从紫金至古竹、埔前、河源。

  河源福音堂成立于1897年,创建人是德籍戴约翰和古恩斋。他们最先在源城区下角头塘租用私人房屋进行聚会,同时在附近(即现在源城区大院)兴建福音堂。到1901年新堂落成使用,福音逐渐在河源传开。

二、解放前源城教会的发展及对社会的贡献

  基督教本是宣传基督救人离罪就光的福音,教育人们认识自我,信仰上帝、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以真神上帝为中心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张破除封建迷信,学习交流西方科学文化和医学,为造福人民作出贡献。然而河源福音堂刚成立时,因旧风俗礼教,封建迷信和保守落后的思想阻碍,基督教的教义流传不广,人们难于接受西人所传的福音。后经教会兴办学校、医院、通过多种努力,人们才渐渐认识基督教的教义,福音日渐广传,盛时主日聚会有四至五百人参加礼拜。

  福音堂创办的乐育小学,开设一至六年级六个班,有学生二百余人,教职人员二十余人。乐育小学还办过一学期中学,至解放前停办。

  河源教会还协助创办仁济医院。驻河源的教会同工有感东江流域无一所完备医院,至使一般疾病患者或为庸医所误,或迷信灵丹妙药,不知多少人被贻误丧生。目睹此惨状,教会深觉在东江中枢的河源,有必要设立一所完备的医院。因此在1905年,由西宣教士肖国安牧师函请巴色差会在河源开办医院,为东江民众服务。巴色差会于1906年派德籍和士明医学博士到古竹学习中文,另函嘱驻河源牧师肖国安进行筹备,买得坝地72亩为建医院基地。1907年9月动工,至圣诞节首座西籍医师楼竣工。翌年春续建医疗室、手术室、候诊室及中国职员住宅,至年底先后落成。1908年河源仁济医院建成使用,从此揭开了河源西医治病的历史,并培养了大批医护人才。仁济医院隶属于基督教巴色差会驻华办事处,经费全部由巴色差会供给。

  抗日战争后期,穗、惠相继沦陷,河源迭遭日机轰炸或低飞扫射,医院附近也屡次落弹,德籍戴仁兴院长与各职员为了对病人负责及给抗日将士治伤,不顾个人安危,未曾走避。在日寇骑兵最后一次侵源时,敌人误会疑忌,将正在手术室救护伤员的戴院长逮捕捆绑,大施淫威,强令跪地数小时并宣布就地枪杀。后来幸有日本翻译到来告诉日官戴院长是德籍巴色差会白衣使者,这才免于一死。1943年,我国对德宣战,德籍教士被集中梅县监护,唯独戴院长因院务关系,承蒙南京政府特许留院继续工作。时值流行病发生,加以伤兵留医者日众,大有应接不暇之势。又在用房不足的情况下由基督教巴色差会和河源本地信徒及绅商集资建成一幢二层(面积约700m2)的外产科大楼投入使用。大战结束后,戴院长看到留医病人日增,本院病床不多,不敷容纳,遂又于1947年春筹备扩筑院舍,由教会赞助,于是年10月6日动工兴建现代化留产室,至1949年夏全部落成。随后仁济医院病房和医疗设备不断扩充完善,逐渐成为东江上游医术一流,设备最先进的医院。新中国成立后,仁济医院于1951年11月被人民政府接管(即现在河源人民医院),原医务人员也被妥善安置。

  1920年以来,崇真会的有识之士同全国其它教会一样,争取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斗争日益炽烈。1922年,驻河源临时办事处的巴色差会总牧麦威廉被迫让步同意筹备成立崇真总会,遂将教会行政主权移交华人。1924年中华基督教崇真总会正式成立,翌年决定永久办事处设在老隆,尔后河源教会成立中华基督崇真总会河源区会。河源区会先后有十六间支会、一间宣道所,最后一任区牧是钟道真牧师。1931年,第三届崇真会总议会在河源召开,修订会章及细则,原总会西籍干事退任为助理,差会将所有物业赠给崇真会使用保管,并重新划定巡察区及廿四区会。抗日战争期间,教会已有爱国传统,河源教会响应崇真总会号召,发动信徒及中籍医务人员,每个礼拜为国难禁食祈祷,把节约和捐献的钱汇给总会集总。交给政府救济难民和慰劳抗日战士,此举得到民国中央政府的嘉奖。

三、解放后河源福音堂的教会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教会与西差会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以致使人民群众产生过偏见。为了改变基督教的“洋教”形象,吴耀宗先生等四十位基督教的先辈领袖们,于1950年7月在北京联名发起了《三自革新宣言》的签名运动,要求中国基督教摆脱西方差会的控制,实行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爱国运动,此举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赞许和肯定。崇真总会在翌年春相应举行三自爱国运动大会,拒绝西差会津贴,并号召信徒积极参加抗美援朝和各项社会运动,以每人每日节约一分“分文捐”的实际行动,支持政府购买飞机大炮,保家卫国。

  河源教会刚走上“三自”道路的时候,时值全国进行各项社会运动,由于历史原因,教堂被指令停止聚会和一切宗教活动,教会房舍、礼堂由人民政府接管使用(即现在区政府大院)。

  1957年5月,省宗教事务处在穗召开各地教牧人员会议,阐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会后根据教牧同工和信徒要求,经河源县政府批准河源福音堂恢复活动,为解决信徒聚会场所,政府将城镇上角原高中校舍一栋及周围园地八亩换给福音堂永久使用(即现在河源市卫星区福音堂),并拨款一万四千元为修理费。总会派五华籍钟育文牧师负责传教,直到“文革”初期,教会和牧师信徒同受严重冲击,1968年11月2日,主持牧师一家被驱逐回原籍,房地产被占,至此教会完全处于瘫痪。

四、改革开放后源城福音堂的新面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申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通过拨乱反正,河源县政府和统战部落实宗教政策,1979年3月5日,钟育文牧师一家八口人重回河源复户,并将原被卫星管理区占用的房地收回,但地产除蔬菜大队占一部份外,还有被重占危机。为确保福音堂土地,经县政府、统战部、城镇与福音堂协商,并征得老隆崇真总会同意。在是年7月30日,福音堂以出让两亩地给畜牧局,而畜牧局则给福音堂彻上围墙作为交换条件,确保了福音堂现有的三亩余地。

  源城福音堂恢复聚会之初,百废待举,许多信徒身受“文命”冲击,心有余悸而不敢参加礼拜,教牧人员已显老化。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河源县统战部认真落实宗教政策,维护教会会址,尊重宗教人士地位,逐渐打消信徒的惧怕心理;教会也重视人才培训,派人到省“两会”(基督教三自会;基督教协会)首办三个月的短期神学培训班学习。政府为了提高宗教界人士的执政地位,邀请宗教界人士参政议政。1987年冬成立河源县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从此教会在党政的关怀下高举“三自”旗帜开展正常活动。到1988年河源设市时,河源教会发展信徒达二百多人。翌年九月,河源市基督教“三自会”、“基督教协会”在城镇成立。源城福音堂在市“两会”指导下和教牧同工与信徒的共同努力下,经常为教友家庭主持婚丧喜庆,树立文明新风,破除迷信。教会主张办事从俭从简,不铺张浪费,得到信徒和群众的拥护。目前源城福音堂已拥有一班素质较好并有神学造诣的教职人员。教会现有信徒五百余人。

  源城福音堂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积极开展两个文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宗教知识教育。福音堂多次发动信徒捐钱捐物支援灾区人民。为切实做到“三自”,教会还集资办煤厂、开石灰池和出租场地办拉铁丝厂、木工厂等,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立自主、荣神益人,有中国特色的教会。

信誉保证 查看公司证件,及合法性 查看公司证件,及合法性 查看公司证件,及合法性 进入信息产业部,查询本网站的备案情况 网络警察,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网络警察,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旅游联盟成员企业,点击进入联盟企业网店,查看企业信誉、服务... 旅游联盟成员企业,点击进入联盟企业网店,查看企业信誉、服务...
营业执照 备案登记证
税务登记 组织机构代码 粤ICP备09052095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2215号 旅游诚信指数 旅游联盟成员
粤ICP备09052095号
广东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越秀分公司 & 广东青旅网 © 2023.02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信息若有侵权,请来信纠正
咨询电话:单位考察、…专线:020-83589000,83589222 :
腾迅QQ号QQ:1157753481 1251261830  
电子邮件E-Mail:1640609520@qq.com  在线客服:立即对话 MSN在线联系MSN:    gdcyts2010@126.com
报名地址:【广东.广州】越秀区。环市中路,惠州大厦2楼  
总部许可证编号:L-GD-CJ00003  总部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八旗二马路48号航运大厦主楼12楼
本站投诉电话:020-83589000  广州旅游局>> 旅游联盟投诉UU号:102222
旅游联盟企业网店   -控制大厅-